卫辉 望京楼,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

明代有50余名亲王封藩,王府、王墓百遍及全国。潞简王陵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为完整的一座明代藩王墓。然而潞王府可就没那么走运了。据记载:神宗万历十二(1584)年潞王朱翊镠就藩卫辉。明万历13年(1585年)在汝王府旧址上始建,其范围大约在东至今汲师、南至贡院街以南、西至经厅司胡同和椿树圪蛸一线,北至皇城后街,共有房928间。王府规模宏大,雄伟壮丽,历时4年才告竣工,共耗费白银40多万两。不幸的是潞王府于清顺治间被拆,仅存望京楼一座。

望京楼位于河南卫辉古城东北隅,2006年05月25日,望京楼作为全国最大的石构无梁殿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京楼为明潞简王(朱翊镠)思母所建。万历十九年冬动工,万历二十一年秋竣工。高达33米,宽30米,进深19米,平面呈长方形,座北向南,砖石结构。

望京楼共分两层,外壁用青石砌筑,内壁用白石镶筑,外壁中间有白石腰檐。第一层东、西、北三面共有四窗,为券顶,青石窗棂残迹尚存。在东、西南角各辟一石券门,青石门框,由两门青石踏步可登至第一层楼。首层建十字拱券,四面辟门,高大宽敞。每券门上有两道木栏杆槽,下有一道石栏杆(50公分)槽。北券有四门,均为青石门框。

望京楼,在建筑群中有点鹤立鸡群的气势

第二层原有五间歇山式大殿,名曰:"崇本书楼",是供父子藏书和习书画的宫室。崇本书楼已毁,大殿柱础尚存。大殿前、左、右有回廊,殿后有两个小门。

大殿正前方有石坊一座,名曰"诚意坊"。此坊平面呈一字形,为青石结构建筑,以四柱三楼四间顶的结构形式组成,每柱下前后以如意形抱鼓石围绕,抱鼓石下为须弥座,上有折枝花卉,上端雕一昂首挺胸、傲视一切蹲坐的石狮,造型逼真,雕琢精美。

四阿顶筒瓦瓦珑,清晰地延伸到飞檐的瓦当,下为仿木制结构的昂,昂与昂之间分别有三块镂孔石作装饰,下为"三龙戏珠"横额,正面横额有线雕呈现出阳文诚意坊三字,下为"童子拜寿"图,四柱分别有龙衔华表式挂轴对联。明间联:"雕檐接碧汉会合风云,画栋耸青霄依凭日月"。次间联:"云楼壮万国雄观,宝殿建千年胜概"。两边为"海兽人物"图,下为"鹤禄同春"图等。

背面横额上为"三龙戏珠"图,下为"八仙庆寿"图。明间联"高阁端严沐九天雨露,崇台镇肃瞻万象光明"。次间联:"南联地脉嵩衡秀,北观天枢斗极辉"。两柱间横额均雕"二龙戏珠"图,左边为"迎宾"图,右边为"携子访友"图,石坊的左右两侧均雕有盆景牡丹作装饰。

楼顶原有大殿,名“崇本书楼”,供潞简王父子藏书、习画所用,已毁,独留“如意坊”一座。坊四柱三间,四阿顶,石柱上下遍刻“二龙戏珠”、“亭台楼阁”、“长老祝寿”和“莲花”等图案,技术精湛。石坊横额刻“如意坊”三字,柱上刻有对联。柱下立抱鼓石,上刻蹲狮和花卉图案,造型优美,刻工精细,为明代石刻艺术之精品

关于望京楼,民间有一个传说。潞王是明朝万历皇帝的胞弟,他在朝中欺男霸女,被贬到卫辉。一次潞王到卫辉郊外打猎,跑了整整一上午,跑得腹中饥饿,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动了,说是害了病了。他的随从,从附近的小摊上,为他拿了一个年糕。潞王一吃病好了。说这年糕真好。回到府内,潞王想,我得把这好吃的年糕,送给我母亲。他的想法已定,便让部下写了一张告示,每户在三天之内,交纳年糕十大船。于是潞王便派专差,把年糕从古城卫辉启程,由水路通过天津运往北京。时值春天,从卫辉运到北京,已将近五月,所运的年糕,全部臭气熏天。潞王的母亲一看,大放悲声,我儿在卫辉生活的真苦,吃的全是些臭气熏天的东西。她忙叫打开国库,抬出金银财宝,装了满满十船运往卫辉。潞王得到银两之后,思母更加心切,他要建一座很高很高的楼,在卫辉能望到北京。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望京楼。

免责声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