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粲先生,有名心理学家、我国心理学泰斗、有名的现代心理学教育专家、现代心理测量理论和论知心理学的奠基者与开拓者、祖父张之洞,是张之洞的孙女,中国心理学的不老传说。
过去这种大宅门里头没有朋友串门儿的,她一人骑车串胡同玩,实在没的玩,后来她学国术、她会打拳,(张厚粲)她从十四岁她就想学心理学,从初中毕业的时候他们跟同学商量谁干什么,她说我学心理学。辅仁大学,二十世纪初曾与北大、清华、燕大并称为北平四大名校。少女时代的张厚粲在这里找到了为梦想而奋斗的力量。这个畸角就是他们心理学的实验室,待会儿我们可以看里头很大,他们的实验室是绝对典型的,就是说从德国莱比锡大学心理学实验开始,他们是这一套正统的心理学,他们的系主任,也可以说他们主要的老师教普通心理实验心理那就是科学心理学的始祖是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这就是那个大学出来的博士。一九四八年秋,张厚粲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她是在辅仁得全校奖学金的,他们心理系是小系,他们班毕业是三个人。
早期心理学的前辈们成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播种者和耕耘者、生生不息。心理学的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前一段有她,后一段也有她,她对这个过程的了解比谁都多。钟秉林说,北师大的心理学科的恢复是在一九五二年院系调整之后,当时的一个情况就是心理学的教师非常的匮乏,所以那时张厚粲作为一名学者可以说是承担了从心理学专业的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北师大心理学系初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五十年代她刚一开始教,她认为她教书是清楚的,开头只是一个公共课心理学,后来五六年以后她就教本系专业课普通心理,后来再加、加实验心理,后来再加,她说那得加测验,一加测验就得加统计,六零年他们是改成心理专业,所有课都是她上,她那最小的小女儿是六零年生的,那小女儿是五十六天送到托儿所全托的,她要上那么多门课,她能有工夫管吗。她的坚持与付出,为中国培养了更多的心理学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学生都在她家待到十二点走,学生晚上愿意跟她这儿讨论,他们来她这随便,她也不在乎,都晚上一个一个跳回墙、跳回宿舍,所以他们的学生跟她都特近,因为上课他们觉得她也没有时间了,说晚上找,找老师,老师永远接待,弄得他们那女儿就说,他们可以不可以早点走,我还得睡觉呢。一九七九年,在陈立先生的倡议和组织下,张厚粲先生等几位心理学教授在杭州开办了实验心理学课程全国师资培训班。心理学的那一个培训班标志着新中国心理学新的开始,这一批人也就是这四十年发展中心心理学的骨干力量。一九七七年,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那么张厚粲先生利用她的学科的专业的特长,把这种标准化的考试方法引用到了高考的改革当中。培训了各个省的主要考试干部。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为更多的学子通过公平的竞争进入大学深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是这样的热情守护,张厚粲先生为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对接做出了最深厚的铺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作为早期赴美访问学习的中国心理学家,张厚粲先生拜访了匹兹堡大学、宾州大学、密西根大学等美国名校,与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建立起了学术合作关系,为中国心理学的校际、国际间的交流与往来铺平了道路。“张老师,有十五个博士生过来。”“您是管开门的”,“对、没错”。“同学们好”“第一次到美国访学,是1981到1982期间,我(张厚粲先生)在匹兹堡大学离卡内基梅隆大学很近,”“记得她到匹兹堡大学几天,他们开个欢迎会,那个主任就问她,你来多久了,她说不到十天,他说我以为你在这儿呆好几年了,因为她觉着没有什么可生疏的,也不必过于谦虚,中国就是历史比他们悠久,知识只要学丶不比他们差,她去了还是等于打开些局面。这次访美一个最大的收获还在于张厚粲先生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第一个引入进中国。等她要回来的时候,整个美国都在讲,心理学已经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全部都讲认知心理学,所以她一听这个好啊,这个是个新鲜事,我应该带回去。回国后,张厚粲先生第一个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认知心理学课程。一九八三年,她和荆其诚教授共同组织了为期三个月的中国认知科学讲习班。张侃他亲眼所见,最早的时候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司马贺,英文叫赫伯特.西蒙,到中国来进行认知心理学的演讲,那时认知心理学首次引入中国,没有几个人能懂英语,张厚粲就是担任翻译的老师。“他的名字叫西蒙,于是,我们介绍了西蒙,他刚刚开始认知心理学研究,这是一门研究关于如何理解人类思维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就是这为期三个月的讲习班,不仅启蒙了中国认知心理学的第一批人才,还开辟了中国认知科学等新领域,在她的积极推动下,当时国内第一本介绍国际认知科学最新前沿的科学著作《人类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理论》出版发行。她认识到这个东西必须重要,不仅仅是一个情感,她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够有这个情感的建立。中国心理学的实力不断增强,很快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自一九八四年起,张厚粲先生先后出任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的中国代表、执委、副主席,并成功参与组织二零零四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
她当了副主席是零零年,他们争取到了零四年在北京开国际心理学大会,那可是大事儿。所以到二零零四大会,他们的会开得特棒,他们这大会开六千多人,有三千多外国人,哪国都来了,当时各学科都没有,最棒的就是心理学干到国际上,所以那一下把中国的名声就起来了。这次大会张厚粲先生特别邀请了历届国际心联主席介绍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全世界心理学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中国有个张厚粲的,因为她全世界副主席啊。二零零四年张厚粲先生荣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第二十八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特殊贡献奖,二零一六年张厚粲先生荣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授予的艰苦卓越奖,同年、国际测验行业协会授予张厚粲先生ATP大奖,并赞誉其为中国测评之母。她说,“得了奖,我们还会继续做,把心理学、把心理测量做得更好,就是为了人类,为了每一个人。
1988年,讲课实录:“她觉得今天的活动也给他(我)们很有启发,就是说我们用测验,但是不限于只讲一个测验本身一个内部的问题,而怎么样跟社会联系起来,并且作为一个人的评定,测验起一定的作用,只是个工具,而不能光靠现有的这点测验就作为评价。中国测评之母,这是又一个崇高的荣誉,并且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中国心理学会向张厚粲先生发来贺信,说起中国测评之母这个美誉,这事还与中国空军息息相关。
在中国心理测量方面要提到张厚粲,那恐怕就是第一人了。心理测量是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的素质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她觉得人各不同,我把心理学学好,大家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他的能量。一九九五年,张厚粲先生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招飞心理选拔工作顾问,一九九八年至两千年她在北师大举办了全国空军招飞人员的心理学硕士课程班并亲自授课。八七年,傅双喜他调到空军招飞局、负责全空军招飞,那么他(我)们飞行员的成材率很低那个时候,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不到,招一百个飞行员成材率不到百分之二十,这成材率这么低,飞行员飞什么,百分之九十是飞心理的。他跟张老师说,我得求你,我们有几十个人要在你这学习,她说好啊、欢迎啊,为空军培养人才,这是我的责任。老人家特别高兴,每年成材率到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接近四十到五十,这是很大的,从经济上解决了,更重要的是从战斗力上他们提高了。“张妙青、原来测验的主席,"“尊敬的张妙青教授,你好,谢谢你多年来在测验领域对中国心理学的帮助。祝你平安、健康。圣诞快乐、新年快乐”。“这还小意思了,我要跑的,你还追不上呢”,师大那教师赛跑记录还是她的呢。从来没想到有个年龄问题,只能有了机会了,能干了还不快干,她觉得把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应该把它发展,那是所有人都受益的事。今天我们来讲这个测验,就讲韦氏测验,大家知道韦氏测验就是WlSC,这个测验它是从6岁到16岁十一个月,这个测验在国际上流行、一直流行。他们在八十年代初和她的原来的老师林传鼎老师他们是修订的韦氏II,那个也可以说我们中国引用国外的测验那也是个开始。现在又请他们来做第五版的修订。修订国外测验只是开始,编制中国的测验才是目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厚粲先生主持编制了中国儿童发展量表。如今九十四岁高龄的她依然还在继续完善,无怨无悔地奋斗在心理科学的前沿,为构建中国心理测量体系而努力。九十岁,人生又一个青春的开始,只要能跳、能跑、能唱,张厚粲先生就会永不停息她的奋斗,这宛如她从小的性格,认真了就不懈怠,热爱了更不会放弃。
反正就告诉你张老师的脾气谁干的不好,急了骂他两句也没什么,他转脸他再回来咱们再重说,他(我)们学生不在乎这个,所以他们的学生跟她的关系特好,每年聚会几十个都是研究生,基本能赶到北京的他们都每年要聚会一次的。张厚粲先生她的这种学术的贡献应该说对我们这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在我们国家的学科排名评估当中长期稳居全国第一,也做出了重要的支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执教以来,张厚粲先生共指导研究生、博士生、访问学者近一百三十余名,她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心理测评、实验心理、认知心理、社会心理、人力资源、南极探险、体育、文艺、政府、学校等各个领域和领导岗位上都有不凡的贡献,还有人曾代表中国成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所董事会成员。张老师就始终是热爱心理学,张侃他觉得心理学对张老师就是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她的命根子。她只觉得自己刚在这路上走,我还可以再带一些人走一点,自己这事我还没做到头呢,我还可以继续往下做。有些人愿意跟着她干,咱就一块还干。
直到今天,张先生仍活跃在一线,带领青年学者,为中国的心理学事业而奋斗。她说:“如果回到18岁,我还选择心理学”。
免责声明:本文章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